自1996年起,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致家长的一封信
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对此,文昌市第一小学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份安全小知识,希望家长们能仔细阅读,主动担当落实,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交通安全篇
随着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数量的迅猛增加,交通事故也日趋增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自我防卫意识以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置能力严重欠缺,极易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行走安全
1.上学放学时段接送孩子时,由于车辆杂、人流多,家长朋友请务必牵着孩子的手。
2.在路上行走时,请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请靠马路最右侧行走;横过马路时,请走斑马线,同时注意人行横道指示灯,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做好孩子的榜样,不得随意横穿马路。
3.教育孩子不得在马路中间玩耍、奔跑以及翻越护栏,特别是农村道路,随意奔跑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乘车安全
1.教育孩子拒绝乘坐三无车辆、超载车辆。
2.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窗外扔杂物和垃圾。
3.上车后请系好安全带,建议12周岁以下儿童配备安全座椅。
4.下车时请从车辆右侧下车,下车前可稍微打开一个门缝或从后防风玻璃观察后方有无来车,确认安全后再下车;下车后需要横过马路的,请务必等待车辆驶离后再观察通过,请勿从车头方向通过。
5.由于条件限制,车辆都有自己的盲区,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孩子不要在车辆周围逗留,驾驶员朋友开车时也要看一下四周,确保没有人员再驾驶。
骑车安全
1.教育孩子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年满18周岁并取得摩托车驾驶证才能骑摩托车。
2.不在道路上玩电动滑板车、平衡车。
3.家长在骑行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时,请为自己和孩子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行车时靠右侧行驶,不在车流中穿梭,远离大型车辆。
二、预防溺水篇
春夏两季一直是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一次溺水事件的发生,都会给一个或多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悲痛,请家长朋友务必加强对孩子的监督。
教育孩子学会“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家长朋友掌握“四知道”
1.知道孩子去哪里。
2.知道孩子和谁去。
3.知道孩子干什么。
4.知道孩子何时归。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万一溺水如何自救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呼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消防安全篇
孩子由于年纪小,对一些平时家长不让接触的东西充满好奇,特别是打火机、电器设备等,在没有家长监护或家长安全措施没做到位的情况下让孩子接触到,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家庭消防安全
1.注意用电安全,不乱接电源,不超负荷用电,用电设备要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外出或长期不使用用电设备,应拔下插头。
2.看到火柴、打火机时向家长报告,对于家里有弟、妹的中学生则应教育他们并协助家长把火柴、打火机放在弟妹拿不到的地方。
3.楼道、楼梯间、门厅里禁止停放电动车。电动车应在规定地点停放、充电,不飞线充电,不进楼入户。
4.手机、充电宝不要放在床上、枕边充电,充好电要及时断电。
5.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花露水等生活物品中含有易燃化学成分,使用时应远离明火及高温物体。
火灾发生时必须知道的事
火场逃生
1.如果是初期火灾阶段,火势不大,可以根据情况,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焰;如遇大火,保持镇静,不要跟从人流乱冲乱撞,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2.火灾发生时,不要顾及贵重物品,可以待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的地方,大声呼喊、敲击东西或是晃动鲜艳的衣物,发出求救信号;
3.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身体趴在地上匍匐或弯腰前行,迅速寻找安全通道离开。若无法从宿舍逃出,应关紧大门,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在室内等待求援;
4.发生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以免耽误救援,增加施救难度。
四、防范学生欺凌篇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认识不同的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与每个人都友好相处,矛盾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及时遏制会导致欺凌现象的出现。
什么是学生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如何教育孩子预防学生欺凌
1.以身作则,杜绝实施暴力行为
家长平时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切忌对其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偶然现象,多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我们一定要拒绝用暴力解决问题,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主动攻击他人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并言明利害得失。
2.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要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壮大孩子的气场。学生欺凌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敢反抗的孩子身上。许多遭受学生欺凌的孩子在第一时间会自我怀疑,认为真的是自己不好,才会受到欺负,这会让学生欺凌的情况持续存在。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面对欺凌时勇敢面对、保护自己。
3.帮助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学生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学生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珍爱自己、善待他人,珍惜同学友谊,不做伤害同学的事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发泄情绪的正确方式,友善与人交流交往,养成谨言慎行的好习惯,主动向学生欺凌说“不”。
4.坚持预防教育
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学生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性的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既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遇事从容处理。加强孩子体育锻炼,助其强身健体,让欺凌者不敢轻易靠近,并教会孩子智慧逃离施暴者伤害的技巧。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上下学路上或者外出时,最好和同学结伴而行,尽量不要独自待在厕所、操场等偏僻的角落。在学校不要佩戴项链、金戒指等贵重饰品,不显露钱财,以免引起他人的贪念。
5.加强法治教育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和日常监管,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教育孩子在校内校外都不要“拉帮结派”,以免和一些爱惹闲事或无事生非的人走得太近,谨防惹祸上身,既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也不做软弱的受害者,同时也不做冷漠的旁观者。
6.教育孩子机智应对,学会坚强
在教育孩子与人为善的同时,告诉孩子自尊自强同样重要,一味忍让换不来尊重与同情,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将欺凌行为大声说出来!告诉孩子遭遇学生欺凌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和生命,及时告诉老师、家长和同学,或拨打学生欺凌举报电话(文昌市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898-63225636,0898—63230816;文昌市侵害未成年人线索举报电话:0898-63330370),保存好相关证据,必要时及时报警。发现有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应及时劝阻、报告学校或拨打110报告公安部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家校通力合作才是完整的教育。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平安健康是我们永恒的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文昌市第一小学
2023年3月27日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