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我校开展了一年级优秀课例学习活动。本次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共同感受优质课堂的魅力,探讨数学教学这一永恒的话题。
本次课例学习选自北京刘德武老师《认识钟表》一课。
刘德武老师是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教研员,他是一名1946年2月出生的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宣武区第一届名师讲学团成员。
分享收获
课例观看结束后,老师们共同交流,有分享收获的、有提出问题的、有指明今后教学方向的......大家畅所欲言。
观看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这节《认识钟表》,我颇有受益,整节课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操作,探索观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新课时不像一般的老师一样直接展示一个桌面让学生观察,而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贴钟面数字,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新知识。在认识时针与分针,也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通过操作比较让学生加深体会了时针与分针的区别,在最后总结时也非常的新颖,用一棵圣诞树让学生体会钟面的数字两两相对。老师的语言也非常亲切生动,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刘德武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展现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他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使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刘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组装“钟表”和“拨时间”游戏,动态地构建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理解钟表的工作原理。
他采用循环递进的教学方式,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正面引导学生完整表达思想和观点,强调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刘德武老师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如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意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刘德武老师对于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用具有引导和鼓励性的语言,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整节课教学准备充分,环节流畅,条理清晰,注重表达,学生们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学习,学习氛围轻松活泼,是一节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数学课。
符丽娟老师
刘老师基于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站在儿童的视角上组织教学。时间的认识比较抽象,一年级的儿童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刘老师设计了七个活动,我就来说说第五个活动:小明在学校开心吗?
出示教材“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并在这个过程中出示时间的两种写法。不过最后一幅图在下午3时,刘老师告诉孩子也可以写成15:00,这是二年级的知识,我认为不必过于着急在此告诉孩子,如果能像人教版那样,为什么“同样是3时,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基于生活经验,学生都能说清道理的,这时再告诉孩子下午3时也可以表示成15时。
刘老师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活动,深深吸引住了孩子们。整堂课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观摩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认识钟表”这节课让我深受震撼。
刘德武老师这堂课生动有趣,好玩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在刘德武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经历了自制钟表,玩转钟表的过程,在不断操练体验自信表达的过程中,真正认识了钟表与钟表,交上了朋友还会合理安排时间。
刘老师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萌娃。整堂课教学准备充分,环节流畅,条理清晰,注重表达,学生们参与积极,在游戏中学习,学习氛围轻松活泼,是一节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数学课。
最后,徐敏校长对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谨记“三句话”,一是“我听了,我忘记了。”这句话提醒我们,单纯的听讲并不能使知识长久地留在脑海。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二是“我看了,我记住了。”视觉印象往往比听觉印象更深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三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突出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利用课堂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