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先上安全课——文昌市第一小学2024年秋季开学第一课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4-08-26  打印本页

终于要开学了

老师和同学们终于再次相见

开始新的一学期


开学第一课 先上安全课

这些安全提醒

一定要尽早告诉孩子


交通安全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长要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做好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监管,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1.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安全驾车;做到礼让他人,为孩子树立榜样。

2.配合学校教会孩子认识交通标志,告知孩子交通安全常识,辨识杜绝不安全行为。

3.家长禁止孩子未到相应年龄骑自行车和电动车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4.不让学生乘坐农用车、三轮车、拼装车、报废车、“黑校车”及其他无牌无证或没有安全保障的车辆;请勿联合其他家长自行租“黑校车”接送学生。

5.家长确需用三轮车、电动车接送的,只应接送自家学生,不得同时接送其他学生。家长拼私家车接送学生的,严禁超员。要预见帮忙接送其他学生的事故法律风险。

6.家长驾车接送学生时,按学校规定行止车辆,勿违规停放,配合交警和学校的指挥、引导,共同维护校门口及周边秩序。

7.学生乘坐校车的,上学时,将学生送至校车,交给随车照管员;放学时,从校车处接学生回家。有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

8.警惕孩子被遗忘在车内。家长老师离开车前一定要留心查看,在孩子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教给他们一些求救办法,如按喇叭、打双闪以及拍打车窗等方式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学生应该怎么做

1.上学和放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切记12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上路,16岁以下不得骑电动车上路,更不能骑着上下学;如果违法上路骑行,出了事故,自己和家长要承担责任。

2.骑车或步行要靠右侧通行,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不要曲折“S”行车,不得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学并排骑车、勾肩搭背或赛车。

3.横穿马路和遇路口要特别注意过往车辆,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要注意躲避车辆,特别注意躲避汽车盲区。

4.有斑马线的一定要走斑马线,没斑马线的也要确定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更要注意观察周边,确认通行安全。

5.早睡早起,让上学途中时间宽裕些。过路口不要抢行,不要在绿灯将要结束或红灯将要变成绿灯时抢行。

6.骑车到校门口时,要按学校要求下车推行走进校园,并将自行车放在指定的位置。

7.乘坐公交车、校车、私家车等各种车辆,下车时,一定要“左顾右盼”,防止旁边有车辆驶过。

8.不乘坐无牌无照无证机动车辆,不乘坐三轮车、老旧报废车,更不能乘坐拥挤封闭感觉憋闷的车辆。

预防溺水

预防溺水,家长如何做?

1.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应在家长的看管下参加水上活动,去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远离水塘、水渠、江河等野外水域。若发现同伴溺水,一定要呼喊大人帮忙,千万不能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援。

2.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或水边时,家长应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有效看护。若无法亲自看护,应委托可靠的成年人代为照看,切勿交给未成年人。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道”,知道孩子去哪里,知道孩子做什么,知道孩子和谁去,知道孩子何时回。

3.做好安全防护:孩子前往泳池或水上乐园玩耍时,请准备专业的游泳漂浮装置或救生设备。

4.学会识别溺水迹象:作为家长,学会识别溺水征兆非常重要。溺水者通常并不会大声呼喊救命,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迹象:

①头、嘴在水下;

②后仰、张大嘴呼吸;

③眼神涣散;

④闭眼;

⑤头发遮挡;

⑥双腿僵硬;

⑦过度换气;

⑧只游不动;

⑨翻身脸朝下;

⑩有爬梯子动作。

5.消除隐患:家中水盆、水缸等蓄水容器用完要立即清空或加盖。若房屋周围有开放式水域,应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房门安装护栏,将水源与儿童隔离。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拒绝带孩子前往水边或进行水上活动。

预防溺水,学生如何做?

1.不做“孤泳者”,牢记六不准: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2.玩耍选择安全水域:

注意游泳或戏水场所是否具备专业开放资质,是否有监管员、救生员和各类防护措施,在场所规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玩耍。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3.时刻保持警惕:

经过河、湖、沟、渠、塘等地方,要谨慎慢行,经过有警示标志的地段,更要加倍小心。不到有溺水危险的地方玩耍戏水、打捞物品、摸鱼虾。

4.掌握安全技能:

①机智自救

一旦遇险,保持镇定,节省体力,头部后仰,露出口鼻,深吸浅呼,放松肢体,防止呛水,用嘴吸气。若附近有漂浮物,要尽力抓取,找准时机大声呼救。当有人来施救时,要积极配合,不能紧勒营救者。

②机智施救

遇到溺水者,首先保持冷静,可采用“叫叫伸抛法”进行救援。第一个“叫”是大声呼救,寻找周围大人帮助;第二个“叫”是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伸”是若有竹竿、树枝等物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伸给溺水者;“抛”是抛掷漂浮物如救生圈、泡沫块给溺水者。切记,不要贸然盲目下水施救,以免发生次生事故。

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我们应该这样做

1.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强化消防意识,重视消防工作。告诉孩子不要玩火,不要玩弄电器设备,否则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2.看得懂消防安全标志

教孩子认识一些消防标志,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安全出口,什么是疏散的方向,哪些东西不能玩,哪些东西是危险品。

3.掌握正确火灾逃生方法

教会孩子正确的逃生方法,告诉孩子火灾发生时,了解如何用湿毛巾捂住嘴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掌握火险自救的基本常识,遇到火灾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按照正确的逃生方法,尽快避险逃生或等待救援。

4.教孩子们消防安全“四懂四会”:

懂得火灾的危险性,会报警;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会使用灭火器;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会灭初期火灾;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会逃生。

消防安全小知识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防范欺凌

学生欺凌是什么?

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学生欺凌的主要行为有哪些?

1.肢体欺凌:利用身体动作殴打、踢踹、绊倒等直接攻击他人。

2.财物欺凌: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

3.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嘲弄对象等行为。

4.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5.社交关系欺凌: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在团体之外。

6.言语欺凌: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用言语刺伤或嘲笑评论别人。

学生欺凌的危害有哪些?

1.被欺凌者

(1)变得胆怯、畏缩、自卑、孤僻,严重者可能造成人格障碍。“不要得罪比我厉害的人,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

(2)变得敏感猜疑、警惕,没有安全感。“他们在看我,是不是在评论我?”

(3)导致情绪抑郁,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降低。“我的存在似乎没有任何意义。”

(4)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蹑手蹑脚。“我必须这样做他们才会满意。”

(5)学习困难,厌学逃学。因情绪紧张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不愿上学。

2.欺凌者

(1)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

(2)形成骄横跋扈、恃强凌弱等不良人格特点。多表现出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的倾向,容易与周围人发生摩擦,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3)形成暴力倾向。若欺凌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矫正,欺凌者在遭遇挫折和面临困境时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3.旁观者

欺凌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群体,比如推动或引起效仿。旁观者容易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欺凌行为的频繁发生还会使学生群体中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

面对欺凌该怎么办?

1.学生

(1)保持镇定,懂得求救:

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有机会求救,可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2)主动避险:

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

(3)保证人身安全:

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或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注意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告诉最近的大人。

(4)及时报告:

不要害怕或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就像遇到坏人要报警一样,遭遇学生欺凌也要报告给大人,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5)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开发兴趣的同时收获友谊,还能保护自己。

(6)锻炼身体与心理承受力。

(7)看到了欺凌事件,想办法去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

2.受害学生家长

(1)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措施,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

(2)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共情孩子,无条件陪伴、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3)与孩子交流、讨论,鼓励孩子谈论,让孩子相信我们,随时能得到我们的帮助。

(4)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找班主任协调处理。若处理不当可找学校管理部门或校长进行处理。若仍没有结果,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5)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

(6)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7)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且建立自信心。

(8)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可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9)保留证据,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

3.施暴者学生家长

(1)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不容许这样的行为,不可以用武力解决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如果再犯这种错误,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2)给孩子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

(3)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人格教育,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

(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

(5)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

(6)家长要以身作则,维持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要向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7)对孩子我们要做到:鼓励,不强迫;尊重,不打断;不吝啬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尊重、平等与爱中,得到自信与滋养。

4.校园/老师

(1)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向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法规,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关注学生欺凌高发时段和区域,多注意,多监督,早发现、早控制。

(3)为学生学习减压,多搞文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交流机会,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

(4)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可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欺凌行为发生后,要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



食品安全

网络安全

防范网络沉迷

1.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与孩子一起制定暑假期间每日的学习、运动、休息和娱乐计划,让孩子有规划地上网,不将网络当做一种精神寄托。

2.丰富假期生活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户外探险、夏令营等活动,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同时引导孩子发展音乐、绘画、阅读等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减少对网络的过度关注。

3.加强亲子沟通

安排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饭、旅行等,增进亲子关系,减少孩子独自上网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理解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动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4.树立榜样

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上网时间,为孩子树立健康上网的榜样。

5.正确引导,避免“一刀切”

互联网是孩子学习、社交与娱乐的多功能平台,家长应灵活满足其合理需求,避免“一刀切”的管理。

防范网络诈骗

1.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将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账号密码信息告知孩子,以免孩子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

3.要避免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发现有视频会议、视频通话、下载不明APP等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查看是否被骗,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求助。

4.提醒孩子特别注意防范冒充警察和公检法人员、网上刷单、游戏领福利、免费领手机、领红包、网购退货、邮件丢失、关闭各类金融账号等形式的诈骗。

5.在受到网友的威胁、恐吓时,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必要时报警求助。

警惕网络充值打赏

1.加强支付安全措施

家长应切实做好手机支付的安全防护,避免轻易向孩子透露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要为支付类APP设置应用锁,关闭免密支付等便捷但存在风险的支付方式,并定期检查账户信息,以杜绝孩子随意转账和乱消费的行为,避免财产损失。

2.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

充分利用各大视频和游戏平台提供的“青少年守护模式”。家长在开启该模式后,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长、观看时段将受到严格限制,同时无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涉及消费的操作,从而有效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及不理性消费行为。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

家长应定期关注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并以此为契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通过讲述真实案例、分享生活经历等方式,让孩子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和珍惜之道,从而培养他们理性消费的好习惯。

校内活动安全

1.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技能,参与学校组织的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2.上下楼梯、通行楼道要靠右慢行、不推挤,在走廊、礼堂等人多场所不拥挤,讲究秩序,避免踩踏。

3.不攀爬楼梯、走道等区域的护栏设施,不到无护栏的平台玩耍,避免坠落。

4.警惕溺水触电,远离建筑工地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远离喷泉池、造景池、池塘等,谨防滑倒或触电;不在变压器周围逗留,更不能攀爬变压器。

5.不要把学校公共设施当成游乐设施,不玩危险性游戏。

6.教室门窗等缝隙会“咬人”,很危险,尤其是在开关门窗时,不要将手指等身体部位放到缝隙处。

这些紧急救助电话请一定记牢!

新学期再启航

希望同学们

时刻将安全知识牢记心间

祝愿大家

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