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研“德”,教学有“法”。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师业务素养,构建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全校语文教师于9月24日在五楼会议室开展优秀课例观摩活动。
一、课例观摩
本次观看的是史春研老师带来的优秀课例《秋天》。本次课堂的主题是秋天,史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并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中,史老师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利用实物树叶,借助象形识字,帮助学生认识“叶”字。通过观察大雁飞行的队列,分辨、识记“人”字,并且很自然地从课文学习引到生字学习。接着,通过拓展儿歌《落叶》,检查巩固生字学习情况,随即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落叶,秋天还有什么变化?由此,展开说话训练。
最后的写字环节前插入小游戏,让低年级学生放松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环节。写字教学中,结合动作识记书写,用“加一笔”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二、交流研讨
观看视频结束后,各位老师受益匪浅,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分享了从这节课当中学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并表示将在未来的教学中积极运用。
傅婷婷老师
本堂课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感受,而在这本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是:要求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初步建立自然段的概念,了解自然段空两格的特点。而在这节课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通过自由读和分段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
林淑娆老师
整堂课教得很精彩,学生的学习也很轻松,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很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抓住四个重点。第一个是随文分散识字。老师将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识字形了解字意,并充分借助图片插入短视频,还有动作表演,帮助辅助学生识字,理解字义。在写字指导时,老师重点抓住关键笔画,又根据本课识字的特点将“了”、“人”、“大”进行比较。第二个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独立地朗读课文,老师以分段指导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使得读书连贯,同时还抓住本课中重点词句,读好“一”的变调,“了”的轻声,在引导学生第一次认识自然段这个教学点时,老师借助多媒体方框标注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学会自然段的标序。第三个重点是关注学生语文的积累。在学生正确连贯朗读的基础上,还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第四个重点是注重学生语文的运用。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说话的训练。
符惠老师
这堂课根据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这一课中,读准了“一”的变调,课堂上学生的读书节奏也非常好,在学生自主朗读的过程中时刻纠正学生的读音值得我学习。
林小芬老师
今天观摩了一年级教学课立秋天,使我受益颇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随文识字。识字教学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的问题,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篇课文要求会认的字都比较多,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要求全部都要认完,如何合理的安排和落实生字与学生多次检验哪种方法和手段比较有效都值得我们思考。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段,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强化,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史老师不仅注重老师的引导,还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节高效且生动有趣的课堂。
王翠琼老师
这堂课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变化,通过看拼音读,分段读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何小丹老师
该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初读课文时,老师就要求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连读,在读轻声“了”的时候能及时纠正学生读音。“一”的不同读音是朗读的重点。老师先用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好“一”的变调。识字方法也灵活多样。读课题的时候,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学习“秋”字,用实物识记“叶”;用动物来识记“飞”。用大雁飞翔的视频来认识“人”和“一”。
最后,李琼仙教导对此次课例进行点评。
一、老师的语言很有感染力,在她的带领下,学生能把“天空”读好。我们老师除了范读,也采取多种形式,但效果不及这位老师好。比如在读“天空”这两个字的时候,老师指名读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是啊,天空那么蓝,那么高,还有一群大雁在空中飞,谁能把天空读好?
二、老师的评价语也非常特别。这位老师是这么说的:是啊,你们都赞叹了,谁来配乐读,这时候就顺其自然的加上配乐朗读,学生就自然地想要再去朗读这一段,所以当这个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老师及时地赞扬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朗读的热情。
课例观摩,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洗礼。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碰和潜能的开发。在往后的工作中,老师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深耕于语文教学的田野上。
供图:尹 湘
供稿:尹 湘
审核:陈汝娇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