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上日出》的奇幻世界——文昌市第一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3-19  打印本页

教育是一种艺术,教研则是这门艺术的创作源泉。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3月1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

活动伊始,陈汝娇主任热情开场。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聚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通过课堂观摩与研讨,探索更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语文课堂。

课堂观摩

邢丽燕老师执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

在邢丽燕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仿佛置身于海边,一同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美景。课堂上,邢老师通过播放精彩的“海上日出”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入了“顺序”这一写作要点。在字词教学环节,针对“镶”这样笔画复杂的生字,邢老师采用拆解法帮助学生记忆,还通过对比“荷花”与“重荷”,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多音字“荷”。而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时,邢老师设计的填空支架,让学生能够快速理清课文描写不同天气下海上日出的顺序,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扎实高效。

交流环节

在《海上日出》第一课时的教学实践后邢老师进行了深刻反思,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后续教学。

1.成功之处:情境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播放海上日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美,自然引出写景顺序,为理解课文结构铺垫。字词教学注重方法,拆解“镶”字、对比“荷”不同读音及含义,结合图片理解词义,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梳理文章脉络环节,填空支架降低难度,学生能清晰概括不同天气下日出描写,把握课文结构。

2.不足之处: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字词指导侧重学困生,中等及以上学生提升有限。课堂互动深度不够,多是简单提问回答,学生思维拓展和深度探究欠缺。教学时间把控欠佳,字词教学耗时多,梳理脉络仓促,学生对文本分析不深入。

3.改进措施:后续教学要加强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任务;优化提问策略,设计开放性、启发性问题,引导深度思考;合理规划时间,精确各环节时长,确保教学完整流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谢小媚老师

1.教学目标精准:符合课程标准且贴合学生实际,聚焦识字写字、朗读及梳理文章脉络等目标,如针对多音字“荷”对比讲解,为学生打基础,也利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内容扎实:围绕课文展开,字词教学细致,通过对比图片让抽象字词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如讲解“镶边”。

3.脉络梳理有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天气下海上日出景象,帮助学生清晰把握文章结构,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4.朗读要求恰当:明确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要求,为后续深入学习课文筑牢基础。

5.基础教学重视:挑选“镶”字进行教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符宏霞老师

1.教学方法灵活巧妙:以播放“海上日出”视频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写景顺序知识点;运用任务驱动法,任务单设计详细,使教学有条理;关注学困生,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各环节过渡自然,视频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3.字词教学扎实有效:采用对比句子、展示图片、书写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字词的读音、含义和写法。

4.教学节奏把控精准:老师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符合阅读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陈之锐老师

1.教师语言素养高:上课老师说话清晰流畅、简洁,讲解生字词和引导思考时语言生动易懂,能让学生迅速理解,如解释“重荷”一词很形象。

2.板书设计合理:板书简洁有条理,突出不同天气下的海上日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3.教学态度亲切:老师态度亲和,常带微笑,与学生眼神交流多,积极鼓励、肯定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达成识字写字和朗读目标,掌握多音字用法,且在梳理文章脉络方面有收获,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整体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基。

詹文纬老师

1.教学上,目标明确合理,契合第一课时需求与学生认知规律;过程设计巧妙,情境导入借视频引重点,初读课文任务清晰,字词教学细致,梳理脉络培养能力。

2.邢主任的授课为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提供启示,强调字词、朗读及脉络梳理要扎实推进。

黄珍老师

1.情境导入生动,激发学习兴趣。邢老师以播放“海上日出”视频作为导入,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直观的视觉呈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视频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巧妙地引出了“顺序”这一写作手法。这种情境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后续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任务驱动清晰,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字词教学扎实,夯实语文基础在字词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了字词的含义,还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4.用AI加入巴金进行自我介绍的环节是一个富有创意且能提升教学效果的环节,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学生对巴金这样文学大师往往存在距离感,这样直观的认识,了解其创作背景,比单纯的教师讲述更生动。

范平金老师

1.借助真实情境驱动,创新设计交际任务,融合视频与生活经验,激活学生语言经验;

2.利用任务支架进阶,含基础型和发展型任务,促进思维可视化;

3.审美体验分层,通过一景一读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之美,为后续鉴赏做铺垫;

4.教学评一体化,嵌入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发展,体现以学定教。

5.以任务为导向、支架为支撑,在语言实践中实现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统一,遵循“视频激趣、问题导学、读写共生”的教学逻辑,使语文要素与核心素养培养相得益彰,是优质课例。

程婉秋副校长

1.邢老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脉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情境导入效果好,通过播放“海上日出”视频吸引学生,唤醒生活经验,视频后提问引导关注“顺序”,为后续学习奠基。

3.字词教学扎实,关注细节,对生字采用标红放大、自读互读等方式强化记忆,借助图片讲解“镶”字,通过对比句子教多音字“荷”并传授学习方法。

4.观看日出视频后,可引导学生从海水、太阳等景物变化进行观察,降低表达难度;朗读指导方面,虽设计多个朗读环节,但指导不够深入,教师可整合相关自然段内容,通过范读、带读,利用语调语速变化,引导学生读出日出不同阶段特点,体会文章意境情感。

韩东升副校长

1.学生课堂状态佳,反映出老师日常对课堂常规习惯培养到位,凸显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2.课程契合新要求,借助任务驱动法,使教学主线清晰。邢老师在任务落实方面表现良好,但任务评价环节存在欠缺。

3.强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多进行范读、范写等亲身示范,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课件演示。

徐敏校长

1.教学方法肯定:善于运用任务单,强调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驱动落实教学目标。

2.课堂模式认可:课堂模式有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互相交流,最后老师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此次教研活动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课堂观摩和评课交流,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将本次教研的收获运用到实际课堂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打造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供稿:杜雨雨

审核:陈汝娇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