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第一小学202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及绿色祭扫倡议书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4-02  打印本页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前后,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时期。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绿色祭扫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这个草长莺飞、风清景明的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规定,我校清明节放假安排如下:

2025年4月4日-6日放假3天,2025年4月7日正常上课。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好时候。但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在此,文昌市第一小学向全体师生、家长发出绿色文明祭扫与安全度假的倡议:

一、绿色文明祭扫,弘扬时代新风

(一)摒弃旧俗,环保祭扫

传统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祭扫方式,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引发火灾隐患,还与我们当下倡导的环保理念背道而驰。让我们摒弃这些旧俗,采用更加环保、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比如,献上一束鲜花,用芬芳寄托我们的思念;种植一棵绿树,让生命在延续中传承;书写一封家书,将心底的话语诉说给逝去的亲人。

(二)网络祭扫,寄托哀思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云祭扫”,是一种既时尚又文明的祭扫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避免人员聚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三)传承文化,厚养薄葬

清明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关爱长辈,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对待逝者,我们应注重精神传承,而非物质攀比,以节俭的方式举办丧葬仪式,树立文明新风尚。

二、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假期平安

(一)消防安全

清明时节,风干物燥,是火灾的高发期。在进行祭扫活动时,要严格遵守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如果选择在墓园等场所进行祭扫,要在指定的焚烧区域进行,并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祭扫结束后,要仔细检查,确认火种完全熄灭后再离开。在家中,也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使用电器。

(二)交通安全

假期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选择步行,要走人行道,过马路时注意观察红绿灯,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如果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有序上下车,不拥挤、不抢座;如果选择自驾出行,要提前规划好路线,避免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系好安全带,文明驾驶。

(三)食品安全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不暴饮暴食。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的超市、商场,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四)防溺水安全

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水域情况复杂,切勿私自到河流、湖泊、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戏水。如果要游泳,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正规游泳场所,并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进行。

(五)疾病预防

清明祭扫场地多在户外,请提前做好防晒措施,避免因高温暴晒引发中暑;同时准备一些驱蚊驱虫的花露水、驱蚊环等,防止蚊虫叮咬感染疾病。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用绿色文明的方式祭扫,用实际行动守护安全。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环境。

最后,祝愿全体师生、家长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充实的清明节假期!


文昌市第一小学

2025年4月2日



清明|节日起源

清明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今天,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赏春的轻松气氛。



清明|节气百科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传统节日,也是自然节气点。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此时冬天已去,天气清朗,四野明净......以下开启清明节气的“小百科”,快给孩子们说一说吧!

气候特点

时至清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就不冷了,便不会再下雪了;此时的天气,南方与北方很不一样,北方干燥少雨,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南方湿润多雨,气候清爽温暖,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桐花是清明“节气”之花,它清芬怡人,花朵为白色,花瓣上有淡红色的脉纹,非常漂亮。

二候田鼠化为鴽:

“鴽”指鹌鹑类的小鸟。由于天气变暖,喜好阴凉的田鼠躲在洞里不肯出来,此时喜欢阳光的小鸟却出来开始活动了,古人便误以为田鼠变成了小鸟。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天气多雨,由于雨后的空气中含水量增大,因此天空中便开始出现美丽的彩虹。


清明|节日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温馨提示:提倡敬茶献花、栽种绿树、网上追思等文明祭扫方式,远离火灾危害和环境污染。

踏青春游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

戴柳、插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柳树得春气之先,每年冬春转换之际,当四野还是一片萧条时,总是它最先吐出新绿。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将燕子状的节日食品串在柳条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