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乡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文昌市第一小学导师团队于3月26至28日走进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开展送教送研活动,通过示范课展示、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乡镇学生带来一场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盛宴”。本次活动以“精准帮扶、资源共享”为宗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助力乡镇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参观班级文化
文昌市第一小学送教帮扶团队参观水满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以及班级文化。
观摩主题班会课
文昌市第一小学送教帮扶团队观摩指导水满中心学校黄英图老师的《防震减灾,安全同行》主题班会。
文昌市第一小学送教帮扶团队观摩指导水满中心学校陈慧老师的《三爱三节》主题班会。
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文昌市第一小学德育处主任邢丽燕老师开展关于班主任管理智慧与技巧的微讲座。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让我们了解到教育是唤醒,管理是成全。班主任需做“有心人”,在琐碎中提炼规律,在细节里注入温度,方能成就“双向成长”的教育诗篇。
文昌市第一小学教研室主任陈汝娇老师给五(1)班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杨氏之子》。充分展现了其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对文言文教学的深刻理解,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领略古代文学魅力的大门。
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朱邺灵老师给五(2)班的学生讲授了一堂风趣幽默的《杨氏之子》。本节课,朱老师运用幽默的言语结合通俗的解释,帮助学生能够更直接的了解文言文。
文昌市第一小学符永碧老师给四(1)班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满满参与感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符老师运用词条小棒教具让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能够很直观的去理解这一数学概念。
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麦汉彬老师给四(2)班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深入思考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麦老师通过动画的展示以及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有深入思考的环节,对知识的记忆有更好的加强。
课后,文昌市第一小学的老师们与授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他们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等。同时,也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在语文教学方面,建议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数学教学应强化知识的系统性,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适当使用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这场同课异构的教研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还有些许不足之处,也收获了许多的建议与帮助。
教研室副主任侯秀玲老师在听完老师们的讲课以及教研活动后,对此开展关于《从“研”途走向“新”程——校本教研的深耕与突围》主题教研汇报。总结了教研活动的不足以及今后如何深入深耕教研活动,对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文昌市第一小学徐敏校长和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郭海涛校长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教育因交流而共融,因合作而致远。此次“国培计划”送教活动不仅是一次城乡教育的深度对话,更开启了两校协同发展的新篇章。展望未来,我校将与对口帮扶学校携手构建“机制化、常态化、立体化”的合作体系,以“四个共建”深化合作内涵。共建特色育人课程,联合开发“乡土文化传承”“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探索城乡学生“云端共学+实地研学”的互动模式,让教育在文化融合中焕发活力;定期开展“同课异构”“主题教研”等活动,共研问题、共寻策略、共享成果。我们坚信,两校的合作绝非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教育生态的重构与共生。让我们以此次结对为起点,以“共进”为舟,以“初心”为帆,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浪潮中并肩前行,共同书写“各美其美,和和美美”的教育新篇!
这是一场跨越城乡的教育对话,一次智慧与情怀的碰撞!文昌市第一小学与对口帮扶学校以“送教促交流,携手共成长”为主题,通过沉浸式班级文化体验、生动班会课展示、管理经验共享、教研深度研讨、同课异构碰撞,书写了教育帮扶的温暖篇章。
送教不是“单行道”,而是城乡教育的“双向奔赴”。未来,我们将以“线上共研+线下跟岗”为双翼,让帮扶从活动走向常态,从“输血”迈向“造血”。
这次活动像一束光,照亮了乡村教育的实践之路。我们将以‘国培’为纽带,把今日所学化为明日所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阳光。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第一小学